本站提供 蓝光Blu-ray/HDTV 720P/1080P/2160P/4K 蓝光原盘 电影电视,硬盘代拷贝
代拷贝收费标准:例如:1TB硬盘(实际可拷贝930G)=100元,1.5TB硬盘(实际可拷贝1396GB)=150元,2TB硬盘(实际可拷贝1862GB)=200元,3TB硬盘(实际可拷贝2792GB)=300元。本站也有全新拷满自选片源硬盘出售。 网盘下载1G=0.2元,50G起。使用的网盘:115网盘 联系方式: 阿里旺旺: ![]() |
|
| ||
---|---|---|
英文片名 | Faust | |
原始片名 | Фауст | |
中文片名 | 浮士德 (2011) | |
类型 | 剧情, 奇幻 | |
地区 | 俄罗斯 | |
文件大小 | 6.00 GB, 蓝光 RiP 720p | |
文件格式 | MKV/x264 | |
音轨 | 德语 DTS 5.1 | |
字幕 | 简繁英 | |
IMDB评分 | 7.0 | |
![]() ◎译 名 浮士德 / 浮士德:魔鬼的诱惑(台) / Faust ◎片 名 Фауст ◎年 代 2011 ◎产 地 俄罗斯 ◎类 别 剧情 ◎语 言 德语 ◎上映日期 2011-09-08(威尼斯电影节) / 2011-12-08(希腊) ◎豆瓣链接 https://movie.douban.com/subject/3731625/ ◎片 长 134分钟 ◎导 演 亚历山大·索科洛夫 / Aleksandr Sokurov ◎演 员 斯蒂凡·温博尔 / Stefan Weber 汉娜·许古拉 / Hanna Schygulla 马克西姆·梅米特 / Maxim Mehmet 小安托万·莫诺特 / Antoine Monot Jr. Florian Brückner Florian Brückner Magdalena Sidonová Magdalena Sidonová | 饰 Landlady 约翰内斯·赛勒 / Johannes Zeiler Sigurður Skúlason Sigurður Skúlason Antje Lewald Antje Lewald 安东·阿达辛斯基 / Anton Adasinsky 伊索尔达·戴查克 / Isolda Dychauk 卡特琳·菲尔岑 / Katrin Filzen 伊娃-玛丽亚·库尔兹 / Eva-Maria Kurz 格奥尔格·弗里德里希 / Georg Friedrich ◎编 剧 亚历山大·索科洛夫 / Aleksandr Sokurov ◎制 片 人 Andrey Sigle Andrey Sigle ◎摄 影 布鲁诺·德尔邦内尔 / Bruno Delbonnel ◎服 装 莉迪亚·可路卡娃 / Lidiya Kryukova ◎视觉特效 Ville-Matti Vasama Ville-Matti Vasama ◎简 介 影片在冰岛取景拍摄,是索科洛夫“人的力量”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,之前三部分别是关于希特勒的《莫洛赫 Molokh》,关于列宁的《遗忘列宁 Taurus》和关于日本裕仁天皇的《太阳》。 ◎获奖情况 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 (2011) 金狮奖 亚历山大·索科洛夫 天主教文化奖 亚历山大·索科洛夫 未来数字电影奖 亚历山大·索科洛夫 第25届欧洲电影奖 (2012) 最佳摄影(提名) 布鲁诺·德尔邦内尔 最佳美术设计(提名) 叶琳娜·朱科娃 第26届俄罗斯尼卡奖 (2013)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亚历山大·索科洛夫 最佳男主角 安东·阿达辛斯基 最佳剧本 最佳摄影(提名) 最佳服装(提名) 最佳音乐(提名) 最佳艺术指导(提名) ◎幕后揭秘 索科洛夫的电影,譬如《母与子》、《俄罗斯方舟》、《亚历山德拉》以及这部《浮士德》,是不容易卖座的,他关心的主题,诸如感情、人心、人性、古典文化,在电影越来越加速度的现在,它们显得太慢、太安静,甚至在一部分人眼中,它们无聊又乏味,网上某活跃的影评人甚至说:“索科洛夫的电影该被送进博物馆。” 这话歪打正着地说中了索科洛夫的意图,他的电影确实承担了博物馆的使命,为消逝的文化留影,几年前的《俄罗斯方舟》是为了铭记俄罗斯的黄金时代,眼下的《浮士德》是一次对欧洲古典文化的重访、是一番为了保存的纪念。《浮士德》唤起了欧洲艺术鼎盛时期的记忆画面的节奏像一首叙事长诗,精致的人像构图让人想起伦勃朗,渐变光线下的风物依稀有维米尔的韵味。而索科洛夫的影像并非机械复制,《浮士德》不是文学或绘画的附庸,导演始终关切电影核心的命题:定格在胶片上的光线和色彩怎样呈现经验的世界,抵达不容易触及的内心深处的秘密。 这是一部看上去很“古老”的电影,用了接近1比1比例的画幅,画面颜色用技术彩色做了消色处理,晦暗灰绿的色调好似1920年代魏玛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。在某种程度上,这确实是一部在美学风格上向表现主义致敬的电影,清晰锐利的几何图形和经常倾斜的画面制造了紧张的压迫感,外部世界的阴沉压抑映衬着浮士德内心蔓草般疯长的野望。每一次当欲望在浮士德内心苏醒——他需要吃饱时,他渴望金钱时,他爱上年轻的玛格丽特时,画面上的人在广角镜头下诡异地变形了,好像哈哈镜里浮动的影子,既真实,又虚幻,人影仿佛鬼魅,透着悚然的美,流露着寓言荒诞的意味。 《浮士德》不是文学或绘画的附庸,导演始终关切电影核心的命题:定格在胶片上的光线和色彩怎样呈现经验的世界,抵达不容易触及的内心深处的秘密。 索科洛夫“权力的力量”四部曲最终回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四部曲讲述的是“那些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赌徒,是如何输掉人生中最大的一比赌注。”。前三部《莫洛赫》、《遗忘列宁》和《太阳》分别以希特勒、列宁、日本裕仁天皇为描写对象,《浮士德》是唯一不以真实历史人物而虚构的文学形象为主人公的一部。在索科洛夫心中,“浮士德”通过歌德的巨笔,在文学中拥有了永恒的形象,那就是“对权力的追逐开始于对话语的掌控和对生活的不满。” 导演自述: 在所有的文学历史中,很难再找到一个(与浮士德)同样有力的人物。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,但是我想如果没有歌特的这个《浮士德》,很有可能托斯妥耶夫斯基,尼采等的文学作品就都不存在。因为是歌德打开的这扇大门,他打开了人类灵魂的大门。 |